2)第二百四十六章 历史的转折点_天下第一逆贼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不利,他们这个时候就该是调集战船过去,将搜刮到的钱粮运回来了。”

  夏元吉觉得太子说的不错:“东海舰队有上万兵马,新组建的那个陆战队,第一批有近两万兵马,这一次杭州府那边又有两三万兵马支援过去。如今东瀛本岛上面,算一算加起来也有五六万兵马了,对付东瀛此等弹丸之地,大抵是足够的。”

  “可是我等不明战事,也未见那边传回消息,就要让太孙回京吗?”金纯还是坚持着自己的想法,东瀛战事不能乱。

  如今朝廷在南疆,投入了十数万兵马人手,几乎整个广西、云贵、交趾都牵扯其中。

  若是东瀛这边出现问题,势必会影响到整个东南沿海一带。

  哪怕对南疆、九边等地没有直接影响。

  但谁能说得准,朝廷在东瀛的战争失败后,会出现怎样的问题。

  或许,早就对如今朝廷政策不满的某些人,就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跳出来。

  然后他们就会高举着中原历来仁义,要兴王道,而非霸道。

  最后,就是要求朝廷回到原来的路线上。

  好让他们继续赚取原先的利益。

  工部尚书宋礼想了想,开口道:“可否让朝鲜李氏出兵,从侧面夹击东瀛?他们离东瀛最近,跨过海峡就能登陆,如此也能缓解我们的压力。”

  宋礼这个想法一说出,就被朱棣拒绝了。

  朱棣摇摇头:“如今草原上的北元余孽又不安分了,朝鲜李氏需要从东边给他们施加压力,不能分散李氏的精力。让人去东瀛传信,至于朱瞻基是不是回来,让他依照东瀛战事决定。”

  在死亡面前,是人类少有的能够拥有共性的时候。

  皇帝突然提到姚广孝时日无多,让话题显得很是沉重,众人都默默的保持着安静。

  大概是看出几人不说话的原因。

  朱棣轻笑了一声:“天地万物有终时。正是因为如此,大明才需要不断的前进。革新之事,需要尽管定下。从何地入手,你们有何看法?”

  天子问政,臣下需回。

  工部尚书宋礼最先开口:“臣以为,福建如何?如今倭患已除,勿用担忧海防,福建相对其他等地,更容易发现革新之中暴露的弊端,也可方便朝廷及时更正。”

  户部尚书夏元吉当即摇头:“福建距离应天太远,若是革新之中出现反抗,朝廷一时之间必定难以镇压。”

  金纯也在一旁提醒道:“徽州府之革新成功,是建立在当初太孙镇压清洗徽州八姓氏族之后。地方上的顽固被扫除,这才有了眼下的局面。革新推行之时,地方反抗必定出现,若是扩大到布政使司的范围,反抗的势力定然巨大。”

  历来朝政革新,对于旧有势力来说都是一场灾难。

  而人是要趋避灾难的。

  革新,必定会迎来一大波的反抗势力。

  此事前宋历历在目,有着数不清的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